找到相关内容714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 《如何修证佛法》南怀瑾,台北: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,1994年8月台湾8版3刷  《成佛》印顺,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4年6月初版  《西域与佛教文史论集》许章真译,台北:台湾学生书局,...2001年8月  《柳子厚寓言文学探微》段醒民,台北市立商专学报,15,157-333,1980年10月  《柳宗元的寓言与佛经》元,内明,191,35-37,1988年2月  《修辞心理与美感探析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禅思想研究

    释印顺,《妙云集上编三——胜鬘经讲记》,台北,正闻出版社,1978年出版。。  释印顺,《成佛》,《妙云集》,台北,正闻出版社,1992年3月二版。  释智顗,《天台小止观、六妙法门》,台北,...属于禅观的妙用,并阐明法华三昧不是《法华经》中惟一的禅法。  第六章 《法华经》如来禅观:本章承袭前章,谈论如来禅观妙用的问题,探讨如来寿量无尽、如来示现涅盘、如来神力、多宝佛塔、龙女成佛等禅观妙用。...

    简秀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563672.html
  • 《楞伽经》导读(一)

    观察可证无上正等正觉(即是成佛),是故便将与佛性等同,说为“名为”。   既是“名为”,因此《涅盘》所说仍是权宜方便。只为了方便众生理解,须凭般若(智慧)观第一义空始能得大涅盘。这即是成佛。  ...的功能呢?必须是具足“空智”的心识,亦即成佛的心识。所以经中说——  如来藏智,是如来空智。   因此,当用如来藏智(即如来藏空智)来脱离一切烦恼,与一切烦恼相异时,此种如来藏智即名为“空如来藏”(...

    谈锡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663964.html
  • 禅的探索

   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眼前  此颂完全是说理,于本具世法的观点,道出执著思想的流弊;不过,这些道理并非明见心性、直了成佛;旨在告诉那些遍计者,与其执著不化...”的“”上;把生活品质提升的雅意,归于含蕴的禅境,把思想的变化,展现于异乎常人的陶然心态,认定是即所谓的突破禅意。这是为什么?综观铃木禅的思想报告,应该很明显的看出,乃是受“无”的影响所至;虽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4364005.html
  • 陈泉州:答疑解问

    仗佛的愿力接引众生去他的净土,然后在那里继续学佛,然后成佛。去了弥陀净土可不退转,而在六里须证到八地菩萨的果位,方可不退转。此法门是为深厌生死者而设的方便法门,而不是直接成佛。  “我”、“法”二...子女,对周围的众生都有好处。  学佛的人天天想成佛就一定能成佛,老是说:“能不能上去啊?”那就坏了,上不去啦,所以修行人心想事成,要想成佛、要想成菩萨。  如来就是达到这个境界:心念一动,菩提心一生就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264245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)乃是由心灵成熟所产生的自然无染果。  进一步说,可以举个例子,这例子虽然不只是和金刚乘有关,但也能显示所谓能真正生起信心的环境是什么?  为求方便分析,我们将成佛分为五个阶段,传统的分法是:...即使在如此情况下,受业者在下三待过难以估计的时间,然而原先踏入金刚乘持守三昧耶戒的力量仍将出现,并引发某些因缘而使他通往了悟境。  要入如如境,唯有一法,就是透过如如本身。所以,了悟如如法身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  君臣、父子、忠孝。此人不识如来世谛。若不识  世谛,此有何过?失世谛则失第一义谛。失第一义  谛则不得涅槃。  依据这一说法,不遵守儒家的礼义、忠孝,中国人就不能得到涅檠,不能成佛。又如...孝德也。  戒是产生众善本,孝是大戒所先,因此成佛由孝开始。  《孝本章》说:  夫道也者,神用、本也;师也者,教诰本也;父  母也者,形生本也。是三本者,天下大本也,白  刃可冒也,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

    资助他人生命者,就是佛所说的正法,也就是成佛”。  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人性还体现在他对人间佛教的论述方面。在《谈谈佛教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》一文中,真禅法师对&...rsquo;,简单地说,就是佛所说的、对宇宙万有的总的看法。它的基本内容,可以用‘四圣谛’来概括。四圣谛即苦、集、灭、四谛(四种真理):苦谛,指经验世界的现实,认为世俗世界的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3165751.html
  • 《瑜珈菩萨戒》要义

    “本地分”,以人天乘、声闻乘、菩萨乘为脉络,对发心到修行乃至最后成就的每一部分都有详尽的叙述,囊括了佛法的整个修学次第。其后出现的一些论典著述,如大家熟悉的《菩提次第广论》及《成佛》等等,它们所...懒惰懈怠忘念无记心。不至其所不受所请。是名有犯有所违越。非染违犯。无违犯者。或有疾病。或无气力。或心狂乱。或处悬远。或有怖。或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。或余先请。或为无间修诸善法欲护善品令无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966846.html
  • 帝洛巴尊者传(1)

    也有人称此为信心)乃是由心灵成熟所产生的自然无染果。 进一步说,可以举个例子,这例子虽然不只是和金刚乘有关,但也能显示所谓能真正生起信心的环境是什么? 为求方便分析,我们将成佛分为五个阶段,传统的分法是:资粮位、加行位、见道位、修道位、无学位。加行位又可分为四个阶段,其中第三个阶段叫“忍”,这是轮回和涅磐的分水岭,过了这个阶段,就不会再投生在受苦的世间,所以称为“忍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367900.html